线下“多剑合璧”只为线上一节好课

——我市省统筹线上教学视频资源录播工作圆满完成

发布日期:2020-04-30 17:16 编辑:教科所 来源:宿州市教体局 字号: 阅读:

为实现疫情期间“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省教育厅组织了疫情防控期间全学段、全年级、全学科的教学视频的录制工作,我市共承担363节录课任务,涵盖所有学段、年级及学科。宿州市教体局教科所线下“多剑合璧”攻“课”难关,汇聚合力拍好每一节视频课程,确保向远在“云端”居家学习的学生提供优质资源。

精安排。市教体局成立由局分管负责人为组长,电教、教研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的工作专班,统筹协调教学视频录制于播放工作。制定教学视频录制工作流程图,明确各环节责任人和完成时限,规范录制程序。落实录播场所,做好录制期间疫情防控工作;各录制点成立由工作协调人、录播人员和技术指导、审查专家组成的工作组,任务落实到人;组建宿州市教学视频录制和教学视频播出工作群,全体上课教师和录播技术人员加入教学视频录制工作群,市电教馆技术指导、市教科所学科教研员24小时在线,及时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

选强兵。教师是课程质量的决定因素。市教科所按照省厅要求,制定市级课程拍摄方案,统一思想、明确标准,“各学科务必选出代表我市教学水平的优秀教师,由市级教研员牵头组建学科备课团队,以最认真的态度备课、研课、磨课、讲课、审课,力争将每一节视频课打造成过硬的‘公开课’,为全省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213位授课教师精锐尽出,他们中有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有全国、省级、市级优质课比赛一、二等奖获得者,部分市县级教研员亲自上阵拍摄课程,当表率、作示范。


重合作。时间紧、任务重,打造高质量的20-30分钟线上视频教学课程一定要打团队战。各学科教研员根据拍摄任务迅速组建学科备课中心组,跨县区、学校组建学科集体备课讨论微信、QQ群,邀请学校学科教研组长进群,大家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帮助录课教师备课、研课,提供教具、器材、录音、视频、相关语篇等备课资源,针对问题提出意见建议,有的学科采取一对一指导,有的学科将备课讨论延伸到学科教师大群,只要录课教师有需求,大家一呼百应,集思广益,瞬间刷屏。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疫情当前,宿州团队认真负责的作风、团结协作的传统、不为困难的精神有增无减。“我不是一个人在孤军奋战,30分钟的视频凝聚着宿州教师团队的心血!”“团队里有德高望重的前辈指导设计,把关课件;有认真细致的同行听课,指点修改;有不辞辛苦的视频编辑老师反复修改,精致编辑……他们给了我一遍遍打磨修改的勇气与信心!”这些话说出了录课教师的心声。录完课的教师及时将自己的录制经验分享,避免了录制过程中的不少弯路。虽然同学们看到的是一位教师在讲课,但是这背后有太多的人在为了这一节课在努力与付出。


抓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是一堂好课的基础。如何兼顾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情?如何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实现一定的师生互动?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呈现完整的教学过程?如何确立科学的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安排学习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科教研员引导教师聚焦“四个设计”:注重内容结构的设计、注重语言表达的设计、注重例题练习的设计、注重课件PPT的设计。在团队教师的支持帮助下,授课教师深入研读课标、吃透教材、分析学情,挖掘资源、研究教法、设计活动、搜索素材、制作课件。在学科教研员的带领下,学科备课团队每天在线、时时连线、一呼百应,讨论教材内容、理顺教学思路、提供资源帮助。短短的20分钟、30分钟的背后往往是教师连续的不眠之夜,是学科备课团队全体老师集体智慧的结晶。


强指导。统播的视频课与传统课堂有着极大的不同,录课时长的特殊性对课程在“质”的要求下对于“量”提出了苛刻的要求,视频时长多一秒钟都不行。市教科所实施“二前置”策略,帮助老师精确把握课程,在录课前狠下功夫,最大限度减少返工重录的次数。一是指南前置。市教科所制定详细的工作指南,提出具体的备课原则,要求录课教师“按照课标要求,站在全省角度进行单元整体设计,合理整合教学内容:不同课时聚焦不同重难点,主题突出;同一课时兼顾不同地差区,难度适宜”,同时给出拍摄过程中注意事项。指南在第一周备课前发布,内容动态更新。二是审核前置。出教学设计审核外,教师将PPT初稿同时提交市级教研员、省级审核专家及市级电教专家,在录课前对设计的适切性、科学性、政治性及PPT编排的合理性进行层层审核。市教研员与授课教师时时连线、随地视频,修改1,修改2……出现在教师电脑桌面上的一系列PPT修改版展示了录课教师在团队指导下设计提升完善的轨迹,充分体现出大家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


抠细节。此次录课与传统课堂有着极大不同,从备课到录制,到视频剪辑,到提交上传,每一个环节都充满着挑战。为给全省孩子提供高质量的视频课程,录课教师在细节上很下功夫。在备课过程中抠细节:除在教学设计上精益求精外,大家对PPT课件字体是否饱满、颜色是否醒目、图文是否搭配、内容排版是否美观,屏显效果是否清晰等进行反复尝试,大到一个句子,小到一个标点都进行了仔细推敲,力争完美呈现教学内容。在录课过程中抠细节:首先需要避开杂音,降低噪音的干扰,大家在录播教室铺上了地毯,穿上了软底鞋;其次,对老师的仪表教态也有很高的要求,从站位、表情及眼神,到语速、语调,为达到“无生胜有生”的生动课堂效果,第九遍,第十遍……,“终于有了满意的作品却发现外面已是灯火通明,在录播室里忘记了饥饿,忘记了时间”,这可以说是不少录课教师的常态。理科教师为了满意的录制效果,没有进行课堂实验的实录,而是扛着摄像机在实验室录制,然后进行后期编辑……在剪辑过程中抠细节:“录制完成后,就是漫长的剪辑工作,电教技术老师带着我,一帧一帧地剪辑,确保每一个镜头都能达到要求。“成品”完成已是凌晨两点多了,我们充满愧意地叫醒熟睡中的门卫值班人员,离开了学校……”“一小时、两小时……一次转码编辑至少三小时以上,终于我的第一节课剪辑完成,我拿着存有视频的小小U盘,觉得它是我的无价之宝……”这是老师的心声,是付出的成果,是历练的快乐!


要让学生上得了课,上得好课,从3月2日到4月30日,整整9周的时间,我市213位教师不惧困难,勇于创新,严格要求,精益求精!停课不停学,不停进步,不停突破,不停成长,不停收获!老师们经过这次录课历练,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收获:有的老师平时的教学设计稍欠周密,现在懂得了怎样“排兵布阵”;有的老师平时对课件制作稍有生疏,现在对一些比较专业的软件的使用已经是游刃有余;有的老师平时的课堂组织稍有随意,现在成了“老司机”;有的老师平时的文本格式稍欠规范,现在也已经能随手拈来!每一段文字,每一段陈述,每一个体态,每一个手语,每一个板书,每一个举手投足……通过对许许多多的环节与细节的斟酌、打磨,老师们对教学的执行都变得更加娴熟了,展现出各自的专业特长,凸显出了独特的教学风格,收获了优秀的教学习惯,开辟出新的专业素养提升之路!(侯姝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