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教体局2024年度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总结
2024年,市教体局共办理市政协委员提案61件,主要涉及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双减”政策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校园安全和学生健康以及体育事业发展、省十六运筹备情况等方面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市政协委员对全市教育体育工作的高度关注和支持,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上好学”的美好愿望。为此,市教体局高度重视,将办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创新工作措施,明确办理时限,提高办理质量,较好地完成了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现将办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办理主要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办理责任。接到市政协提案交办后,我局立即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根据提案的具体内容,逐件明确责任科室、分管领导,落实具体承办人员,确保了办理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同时认真遵循交办、办理等程序,建立局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业务科室具体办、专人负责抓落实的工作体系,细化分解任务,明确任务分工,责任到人,确保件件有落实、件件有答复,切实提案办理质量。
(二)规范办理程序,健全工作机制。在办理提案过程中,局办公室充分发挥牵头抓总和统筹协调作用,建立签收、交办、督办、答复、反馈等工作制度,对办理工作全程把关,切实做到态度认真、程序规范。局办公室具体负责对每件提案进行认真研读,并做好分类登记工作。各承办科室有针对性地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具体问题,及时形成答复意见,报局领导审阅、批准后,形成文件。在督办重点上,狠抓会办协办,重点抓好承办任务的落实,对办理进展缓慢的案件,及时进行协调督促,加快办理工作进度。牵头承办科室要统筹组稿形成答复文件,主动联系协办科室,确保办理、答复无遗漏;其他承办科室要积极协助办理,主动提供有关文字材料。
(三)加强沟通协商,提高办理实效。为提高提案办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我局具体承办科室、承办人通过电话沟通、当面交流、召开座谈会、组织视察等方式,及时、主动地与委员们进行沟通交流,全面了解他们的真实看法,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商讨解决办法,推动提案落实。同时对一些受客观因素制约而暂时未能解决的,依法依规耐心细致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工作,努力争取政协委员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提高提案办结率、满意率。
二、具体案例
(一)聚焦协同育人,构建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构建“大思政课”体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锻造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二是健全“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深化德育铸魂、智育提质、体教融合、美育熏陶、劳动促进五大行动,推进第二批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省级实验区建设。持续实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开展宿州市2024年“共沐书香·阅读悦美”青少年学生读书活动,推选阅读推广示范校。埇桥区入选2023年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区域优秀案例。强化体美劳教育。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的要求,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构建“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学校体育模式。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31所、2024-2026年安徽省体育传统特色学校11所。举办宿州市第31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宿州市高雅艺术进校园暨中国声乐作品进校园活动、中小学生戏剧(戏曲)专项展演活动等艺术实践活动。举办宿州市第二届劳动教育实践月活动专题培训会,225所学校、2349名劳动教师参加线上培训。三是持续提升“双减”工作水平。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围绕校内提质减负要求,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修订《宿州市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意见(试行)》。市级课后服务平台完成录入954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活动课程。开展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治理工作,全市证照齐全学科类、科技类、文化艺术类、体育类169家机构纳入平台统一管理,监管账户资金620.19万元。坚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开齐开足开好实验课。宿城一初中、宿州十一中创成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宿州九中、宿州九小、泗县雪枫小学创成首批全省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四是完善市县校三级联动教研体系。完成义务教育全学科起始年级新教材教师全员培训,开展“走进新课程 用好新教材”主题教研暨义务教育教研月活动。制定印发《2024届宿州市高三各学科教学工作指导意见》。省级教科研项目立项15项,位居全省第四;推进全市英语学科省级教研基地市、灵璧县省级基地县、17所省级基地校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五是凝聚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合力。持续推进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建设。持续更新宿州市家校共育平台资源,举办家校共育“云都课堂”专题讲座5场,家长参与收听收看100余万人次。宿州市十一中获评首批全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二)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如鲁卫民委员提出的第0016号、赵松岩委员提出的第222号、刘文武委员提出的第238号等提案,均是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我市以提高专兼职心理教师专业素养为抓手、以举办各种主题活动为载体,健全学校心理危机识别、预警、干预与转介制度,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开展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共宿州市委教育工委、市教体局等十七部门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若干举措》,建立宿州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明确市卫健、人社、民政等十七部门的职责,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和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举办宿州市第六届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开展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C级资格培训,第一批近两万多名班主任及2023年任教师参与培训,96%以上的参训教师通过认证考试,为开齐开足心理课程和千人以上学校配备专职教师提供了人才支撑;举办宿州市第二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技能大赛,以赛促练,以赛带训。举办2024年宿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班,同步在线直播培训约1400人,线下集中研修180人。依托校园心理数智化治理云平台,开展一年2次中小学师生(四年级及以上)、家长心理测评。2024年春季学期心理测评完成406336名家长调研、42234名教师,631461名学生测评,学生初测预警25029人,重点关注并干预辅导7336人。参测学生全部落实“一生一策”,每月进行“动态排查”和“专人包保”,建立心理问题排查清单和严重心理问题学生包保台账。
(三)聚焦扩优提质,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扩大基础教育优质资源供给,是增强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的必然要求。一是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推进实施学前教育促进工程和安心托幼行动,多渠道增加优质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2024年,利用中央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7968.4万元,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4所,为3所幼儿园购置设备。推进托幼一体化,全市开设托班幼儿园314所,占全市幼儿园总数的21.63%;提供8065个托位,在园入托幼儿2855名。各县区开设2-3岁托班的幼儿园占比均不少于20%。全市1452所幼儿园提供延时服务,67492名幼儿参与延时服务,实现幼儿园延时服务全覆盖。推进幼小科学衔接,深化保育教育改革,提升科学保教质量。加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工作。督促指导灵璧县申报并通过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省级评估,泗县申报并迎接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国家评估认定。二是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科学制定城乡学校布局规划,城乡一体推进教育资源规划和布局,逐步健全完善与常住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2024年,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31所。实施皖北地区基础教育优质资源扩容工程,遴选 19所有发展潜力的新校、弱校、乡村学校,创建新优质学校。落实《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意见》,指导县区深化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四县一区共组建义务教育集团28个,覆盖110个校区。加快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督促指导泗县申报并通过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省级评估。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75项,其中土建项目51项,设备购置项目24项,计划建设面积16.56万平方米,购置教学仪器设备9818台件套。实施校舍维修改造项目397项,计划维修面积62.12万平方米。四个试点县的678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营养改善计划,25.5万名农村中小学生受益。深化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加大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力度,逐步实现县域内师资均衡配置,探索推进省市县优秀师资均衡配置。三是加快普通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推进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组织实施新高考适应性演练,强化考生志愿填报辅导,确保高考综合改革“首考”平稳顺利。印发《宿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改进方案》,严格规范普通高中选课走班管理。制定2024年普通高中学校招收体育、艺术特长生工作的实施意见及专业考核实施办法,规范体育、艺术特长生招生工作,下达小语种、特长生等自主招生计划3045人,鼓励建设一批外语、体育、艺术等类型的特色高中。实施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项目37项,其中土建26项,建设面积15.15万平方米,设备购置11项,购置设施设备8.51万台套件。四是确保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开展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情况核查。指导各县区做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排查摸底,按照“一人一案、分类安置”的原则,确定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方式,做好入学安置工作,巩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全市义务教育适龄残疾儿童4898人,已入学4786人,入学率为97.7%。
(四)积极筹备省十六运,推进各项体育事业协调健康发展
2022年10月,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宿州市承办安徽省十六届运动会。由此,我市开始积极筹备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目前我市省十六运的筹备情况,尤其是场馆建设情况引起了政协委员们的高度关注和深切关怀。如,民进委员提出的第0168号、胡迎春委员提出的第288号、佟涛委员提出的第320号等提案,均是关于高质量承办省十六运、提升竞技体育水平方面工作。一是加快体育场馆建设,保障在建项目如期完工。加快推进宿州市奥体中心、国家级训练基地(宿州市体育运动学校)、水上训练基地和十六运场馆数智化提升项目建设。二是优化项目布局。根据《安徽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竞赛规程总则(青少部)》(草案),比赛设置29个大项,共计971个小项。结合我市体育优势资源,分别将29个项目布点在5个县区的8个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9所中小学、2个俱乐部、1个协会。三是选拔培养、引进运动员和高水平教练员。通过举办市选拔赛和赴县区运动会现场选拔运动员,利用我市名教练优势引进吸纳外地优秀运动员,并积极协调省体育局,将省体育局引进的高水平运动员注册宿州。截至目前,各项目队累计在训运动员3168名,其中,2024年在省体育局新注册运动员2656名。以市体校教练员为基础、体育教师为补充、引进教练员为提升等方式,不断提升我市教练员队伍整体水平。截至目前,全市专职教练21人、体育教师兼职教练43人、聘用省市高级教练7人、聘用一般教练员63人,共131名教练。四是承办大型比赛,提高办赛能力。2024年成功举办第一届“奔跑吧·少年”全国青少年家庭健康跳绳线下大赛、全国少年柔道锦标赛,举办安徽省青少年空手道锦标赛、武术套路锦标赛、跆拳道锦标赛等多项省级体育比赛。通过承办省级及以上大赛锻炼办赛队伍水平,为举办省十六运积累丰富经验。
三、典型案例
如梁好委员提出的第0028号“关于推进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提案,我局在深入分析研究、充分吸纳委员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结合我市教育工作实际,进行了认真答复。答复具体内容如下:
近年来,各县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按规划稳步推进。
灵璧县于2023年底通过省级评估,现正整改完善,尽快申请国家认定;泗县于今年6月底通过市级督导,并按要求申报省级评估。同时,督促指导砀山县、萧县和埇桥区全面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
一是强化政府统筹,压紧压实县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把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列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政府统筹、教育牵头、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明确教育、财政、发改委、编办等相关部门和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职责,及时研究解决推进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合力推进,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二是科学制定推进工作的发展规划、实施办法和具体方案,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充分发挥县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县区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的统筹协调职能,凝聚工作合力。
(二)优化学校布局,均衡资源配置
研究制定教育远景和近景布局规划,调整布局、优化资源,有效解决生源“城镇足、乡村闲”问题。一是制定布局规划。制定印发《宿州市“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宿州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意见》《宿州市学龄人口现状、趋势及教育资源规划调整的建议》。出台《宿州市主城区基础教育设施布局调整方案(2024-2026 年)》。拟定《关于优化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推进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资源配置。二是完善学校布局规划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优化教育用地资源配置,盘活教育用地资源存量,在市区范围形成优先发展基础教育的格局,构建全市均衡完善的中小学教育用地空间布局体系。三是优化农村学校布局。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提升项目。依据《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小规模学校排查和评估的通知》,指导各县区提前摸排生源情况,提前谋划各学段招生工作,依据生源变化趋势,通过“撤并一批、调整一批、新建一批”,合理调整农村学校布局。四是加快项目建设。从新建和改扩建两方同时入手,理清教育闲置资源,拓宽资金筹措渠道,优化教育规划方案,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消除“热点”学校的扩容压力。泗县墩集镇中心学校教学楼项目、萧县官桥镇皇藏峪小学新建教学楼、砀山县玄庙镇陈庄小学食堂、操场及附属设施项目、砀山县四新中学教师周转宿舍等项目立项,并争取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2514万元。对纳入城乡建设指挥部重点调度的雪枫中学、市第五小学、第八中学、第九小学等教育重点项目,加大资金保障力度,确保学校工程进度。学校建设工程稳步推进,有力增加主城区学位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五是坚持城乡并重和软硬件并重。科学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着力化解城区学校及部分乡镇中心学校“大校额”“大班额”难题。六是加快实施集团化办学。全市共组建义务教育集团28个,含112个校区,覆盖学生201855人。其中,埇桥区12个集团,46个校区;砀山县8个集团,38个校区;萧县1个集团,3个校区;灵璧县1个集团,3个校区;泗县5个集团,16个校区;市直1个集团,6个校区。为保障集团学校各校区正常运行,截至目前,全市共拨付集团校公用经费27219.58万元。先后投入资金11895.36万元,为中小学集团校配备各种功能室192口,学生电脑3890台,班班通1163套,学生课桌凳(单、双)42323套,图书密集柜420套。七是实施基础教育优质资源扩容工程。按照全省统一部署,我市与马鞍山市签订协议,实施皖北地区基础教育优质资源扩容工程,遴选19所新校、弱校、乡村学校,结对创建新优质学校,推动提升中小学校办学水平。
(三)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积极调整和优化教育支出结构,统筹考虑城镇化推进因素,根据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指标和《安徽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2017年版),对照各校问题清单,实行“一校一策”,尽快帮助学校补齐办学条件短板,改善提升学校办学条件。一是加强中小学建设。2023年,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61所(其中主城区21所,县区40所),新建及改扩建中小学 28所。2024年计划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31所。截至4月底,新建、改扩建中小学,立项2所,基础施工5所,前期招标1所,完成图纸设计4所,规划设计方案设计19所。二是推进中小学创新实验室建设。规划五年建设274口创新实验室、7个创客教育基地。目前,全市新建、改扩建154口创新实验室,1个创客教育基地,总投资4200余万元。同时,开展创新实验室相关竞赛、活动,以赛促管、以赛促用。三是改善提升图书配备水平。印发《宿州市2024年“共沐书香˙阅读悦美”青少年读书活动实施方案》,开展读书系列活动, 推动加强图书馆建设,丰富图书配备。四是强化教育信息化工作。深化智慧学校建设与应用,提高智慧课堂班级覆盖率,优化数字化学习环境。持续推进智慧学校常态化应用,全市总投资2.53亿元的全市智慧教育学校建成,1243所智慧学校智慧课堂应用全部达标,有效提高全市教育信息化水平和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水平。推进“互联网+优质义务教育资源延伸试点项目”。发挥信息化平台服务效能,推广应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充实完善并用好省市平台特色资源,依托省市平台开展相关评选和研究活动。五是推进教育信息化长三角一体化。同杭州市有关学校交流合作开展“基于钉钉平台的数字校园建设”,利用钉钉原生态的功能赋能学校的教务和校务管理,提升学校的管理效率和数智化治理水平。六是打造数字化标杆校10所。与鑫蜂维(宿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同,计划投资约40万元,实施宿州市教育数字化标杆校能力提升工作,打造10所数字化标杆校,提升教体系统数字化水平。
(四)整合教师资源,优化师资配置
加大教师补充力度,强化教师交流轮岗,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一是拓展教师补充渠道,加大教师补充力度。积极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充分利用好教师编制“周转池”制度。根据生源变化情况,不断 完善区域范围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年度动态调整机制,通过招聘 新任教师、调剂富余教师、清理借调教师、严控学校管理岗位等方式,为缺额的义务教育学校补充教师。2024年全市拟补充教师2465名,其中:通过全省统考方式招聘教师743名,为农村学校招聘特岗教师250名,录用定向培养乡村教师697名,自主招聘教师763名,招聘优秀退役运动员到学校担任体育教师12名。完成“优师计划”140名、定向培养乡村教师计划(高中起点)150名申报工作,储备优质教育资源。二是强化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发展。深化“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加大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力度,推动城区骨干教师向农村薄弱学校流动。我市在同一学校任教满6年以上的在编在岗教师均纳入交流轮岗,距退休时间超过5年且在同一所学校满6年以上的校长(副校长)均纳入交流轮岗。2023-2024学年度,各县区安排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3879名交流轮岗,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交流教师占应交流教师总数超过10%,其中骨干教师占交流教师人数的20%;在同一学校任同一职务满12年的校干交流轮岗完毕。三是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素养。编制市级培训计划。注重基于问题、基于课堂和岗位需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共编制20个项目涉及党建、财务、督导、师德、教研、劳动、信息化、民办校长、实验、资助、体育社会指导等业务,使用资金约79.5万元,线上线下覆盖校长、教师约7500人;开展全员远程培训。确定全员远程培训各学段培训主题和培训内容,根据我市实际,必修课在突出师德(6学时)的同时,增加了安全和法治教育各1课时,约有4.9万名教师参加培训;开展赴杭培训工作。宿州市及县区选派297名中小学校长、811名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到合作帮扶城市杭州市及有关区(县)开展培训工作。四是大力培养全科型乡村教师。采取定向招生、进编定岗、定期服务的方式,对于结构性缺编严重的农村地区,通过提高工资、住房和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待遇提升教师的岗位吸引力,为乡村补充全科型教师。县区严格按照现行政策规定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及时足额发放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加强教师周转房建设,提高乡村教师工作生活保障水平,引导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
(五)注重内涵发展,提升教育质量
坚持把德育工作置于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功能和效果,精心设计和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努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扎实推进“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提升学校内涵式发展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攀升,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育人观念,持续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一是强化课堂主阵地,优化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健全教学管理规程,规范教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数字化赋能教育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二是加强过程管理,确保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充分发挥教研支撑作用,开齐开足开好各类课程。三是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提升学校内涵,实施“一校一品”。四是注重质量评价,建立党委政府领导、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牵头、部门协同、多方参与的组织实施机制,共同促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六)强化督导考核,压实工作责任
一是加强督导评估。聘请第三方机构,对灵璧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行实地监测评估,帮助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两次组织人员对灵璧县创建工作进行市级督导初核和过程性督导,督促提升创建质量。二是狠抓协调督促。转发省督导办《关于加快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及督导评估有关工作的通知》《安徽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24年度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工作的通知》,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两项督导评估工作的通知》,督促推动落实县级政府主体责任。向灵璧县印发《致县委书记、县长的一封信(“双创”督导评估)》,提醒县委、县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调度,确保完成创建任务。三是完善创建规划。制定《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2024年工作要点》《2024年宿州市教育督导工作要点》《2024年宿州市教育督导工作重点任务清单》,将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列为重点内容。四是强化考核奖惩。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纳入对县(区)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教育发展),明确通过省级督导评估或国家评估认定的、予以加分,督促县级党委政府建立健全调度、通报等制度,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五是进行重点督促。印发《关于积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及督导评估工作的提示函》,重点推进灵璧县、泗县创建工作,督促指导泗县申报并通过省级评估,灵璧县申报并力争通过国家认定。同时,其他县(区)可结合各自情况,在创建条件成熟的前提下,积极申报进行市级初核和省级评估。
下一步,市教体局将进一步加强市级过程性督导评估,督促县区找准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强化整改落实,提升创建质量,加快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确保我市按照规划预定时间完成目标任务。
虽然我局的办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极大地促进了我市教育体育工作的开展,但也清醒地认识到,办理工作与上级领导的要求和政协委员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如部分办理件与委员的见面沟通不充分、不及时。今后,市教体局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体育,坚持把办理工作与解决人民群众的教育体育“急难愁盼”问题相结合,与落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相结合,与加快完善政策措施相结合,进一步增强提案办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完善办理机制,采取务实有力的措施,把答复意见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体育,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宿州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