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课标校本化行动”助力皖北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宿州市小学语文学科“我与新课程共成长”主题沉浸式研讨活动扬帆起航

发布日期:2025-04-17 11:29 编辑:审核发布 来源:宿州市教体局 字号: 阅读:

2025年4月10日至12日,宿州市小学语文“我与新课程共成长——新课标校本化行动”主题沉浸式研讨活动在泗县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由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泗县教体局承办,旨在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及安徽省教科院关于“新课标校本行动”相关部署,通过为期三天的深度研讨,推动新教材应用与教学实践有机融合,为皖北地区基础教育优质资源扩容提质注入新活力。

一、力量汇聚:纵横教研体系协同发力

本次活动是实施市教科所提出的“三纵三横”教研模式,构建“省-市-县-校”四级小语纵向教研网络和“长三角共融”横向教研体系的一次实战演习。活动依托安徽省教科院“新课标校本行动基地校”,借鉴“皖北拟新优质学校沉浸式教研帮扶”的模式,整合丁长征卓越教师工作室资源,邀请江苏太仓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团队参与。全市专兼职教研员、市县级新教材研修团队、名师工作室负责人、省级课题组成员等300余人线下沉浸研讨,同时开放线上云教研通道。活动采用李克特五级评价法,全程记录教师表现,从发言质量、观点创新等维度量化评估,结果作为后续教研资源调配的重要依据。本次活动得到泗县教体局的大力支持,教体局主要领导调度,工委委员亲临现场,确保了活动有序进行。

二、三天日程:聚焦问题破解与课堂革新

活动采取“分场域、多维度”的沉浸式教研模式,分别在泗县运河街道中心学校大季小学(4月10日)、泗县雪枫小学(4月11日)、泗县泗城镇中心学校清水湾校区(4月12日)三校接力展开。通过新教材课例观摩、校本化实施策略研讨、数字化转型教研案例分享等形式,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首日,聚焦“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乡村教研创新”。来自江苏太仓的6位骨干教师与泗县墩集镇中心学校的1位教师,分别展示了二下《雷雨》、三下《花钟》《肥皂泡》、四下《巨人的花园》、五下《跳水》《杨氏之子》、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7节课例。泗县运河街道中心学校负责人结合省级课题,分享了依托皖教云平台开展的"线上+线下"混合教研模式,助力乡村教师突破时空限制。活动现场还通过问卷的形式,征集关于“新课标、新教材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实践”的问题。





次日,以“新课标理念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这一专题,江苏太仓5位教师与宿州2位教师呈现了三下《宇宙的另一边》《海底世界》《习作:我的自画像》、四下《记金华的双龙洞》、五下《自相矛盾》《刷子李》、五下快乐读书吧《西游记》名著导读课7节课例。其中江苏省太仓市经贸小学书记全柳芳执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紧扣学习目标,搭建学习支架,对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做了很好的示范;宿州市小学语文教研员丁长征执教的《宇宙的另一边》,以返璞归真的"家常课"形式构筑想象磁场,课堂化作星河流转的创意工坊。这场让想象羽翼自由舒展的教学艺术展示,以蓬勃的生命律动将活动推向高潮。7节课后,安徽省级新课标校本行动基地校泗县雪枫小学副校长分享了技术装备赋能阅读空间构建的研究成果,泗县小学语文教研员对征集的“新课标、新教材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实践”进行了梳理。





收官日,围绕“新教材三年替换计划下的教师能力跃升”的专题,江苏太仓教师团队展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样态初探》《图式支架在高年级习作教学中的运用与实践》《学习支架在语文综合学习中的价值与应用》等研究成果。安徽省级新课标校本行动基地校泗县泗城中心校清水湾校区校长展示了“基于深度学习视角的小学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成果。宿州市小学语文教研员针对两天的14节课例进行了精准地梳理和解读。

三、长效支撑:三年周期护航教师成长

活动的闭幕式是2025年宿州市小学语文教研工作会,也是“我与新课程共成长”活动的启动仪式,为的是进一步明确目标、细化任务、增强团队协作。会议审议通过了宿州市小学语文学科“我与新课程共成长”活动方案,建立了研修团队组织,明确了中心备课组的职责任务,解读了“一课三磨”(一磨提升、二磨迭代、三磨定型)持续引领、持续示范的磨课教研范式。


作为宿州市小学语文教师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序幕,此次活动成功解决了新教材过渡期的教学挑战,并促进了校际间的交流与长三角地区教研的融合。在未来三年内,宿州市教科所计划持续实施“项目化活动+常态化研修”的工作机制,力争到2027年实现全市教科研工作的阶段性突破,推动教育家精神与新课程标准理念在课堂深度融合,为弘扬新时代教育家精神、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贡献宿州教研的智慧与力量。

四、教师心声:共话成长的喜悦与收获

此次活动不仅为教研实践提供了新思路,更在教师群体中引发了强烈共鸣。黄婷老师感慨道:“十几节语文课让我看到‘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真正落地。教师抛出启发性问题后,鼓励每个学生发表见解,思维的火花激烈碰撞。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她特别提到语文课堂的“真”——真实的语文味在“读文、思考、再读文”中回归,琅琅书声重现课堂。丁长征老师的“一节好课应该有意思、有意义、有可能”的箴言,更令她深受启发。


网名“九月九的酒”的教师分享道:“这次活动让我重新领悟语文教学的本质。原来真正的语文课无需花哨的课件或浮夸的语言,只需教师点亮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勇敢表达。这样的课堂既有语文味,又充满温度。”一位参训教师动情写道:“三天的沉浸式学习让我如沐春风。太仓团队全柳芳书记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让我惊觉:原来传统文本可以用图式支架激活思维,家常课堂竟藏着深度学习的密码;丁主任的《宇宙的另一边》像一记重锤,敲开了我对‘想象教学’的固化认知——语文不是知识的堆砌,而是让每个孩子的心灵都能插上想象的翅膀。孩子们被点燃的表达愿望,是止不住的!”他进一步反思:“本次沉浸式教研带来的不仅是课例,更是一种‘把教材读薄、把课堂做厚’的专业态度。这种差距让我坐不住。我们必须带着课堂教学中的真问题回到校本教研中,踏踏实实研究,努力实现教学突围。”宿州市第十二小学沙美侠老师则高度评价两地联合教研:“宿州与太仓聚焦学生能力发展与教师素养提升,通过三天三校的沉浸式研讨,以文本为基、课堂为媒、活动为桥,助力教师成长。授课教师的精心研读与精妙设计,让我们在聆听中比对理念,在反思中参透‘以生为本’的真谛。”

与会教师纷纷表示,此次沉浸式教研活动是“听、思、辨、得”的成长之旅,真切感受到“我与新课程共成长”的深意。他们期待未来能延续此类活动,让跨区域教研成为常态,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智慧与活力。

(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丁长征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