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城第一初级中学组织教师参加2025年安徽C20联盟中考备考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5-03-03 09:14 编辑:宿城一初中 来源:宿城一初中 字号: 阅读:

春风送暖时,同心共“赴”省会探良策;群贤毕至地,全力以“复”高效备中考。为把握方向,优化策略,提高效率,精准备考,2月28日至3月1日,宿城第一初级中学集团校各备课组的部分教师在学校全力支持和殷切厚望下奔赴合肥第四十六中学,参加2025年安徽C20联盟中考备考研讨会,开启一场聚智启智、共研共备的教研之旅。

联合交流促提升,踔厉奋发共前行。2月28日观摩的中考复习示范课让与会老师真切地感受到了复习课的模样,杜航老师的语文文言复习课《山水年代尺,古今文人心》和王晴老师的化学课《古代金属冶炼中的碳》,尽管学科不同、风格不同、设计不同,但理念相似,方法相似:既有知识的传授、能力的提升,又有方法的指引、智慧的引领,更有知识结构的构建、核心素养的提升。

务本求实重常规,团队协作创合力。合肥46中教学能手、管理精英刘庆富主任从级部职能、组织架构、常规工作、教师工作、学生工作等方面细致具体地分享了诸多有指导价值、可操作的毕业班管理经验,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教育理念让与会者感触颇深。

切磋琢磨方成玉,深耕历练奋楫时。研讨会期间,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七个学科分别在各分会场同步开展了深入研讨。

语文篇·素养导向树新人 春风执笔启新程

辛卫华教研员以深厚的专业素养为基石,立足课程标准,进行了鞭辟入里的深度解读,他围绕“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命题转向与教学应对”,对2025年中考语文命题趋势进行了深度解读,他详细剖析了“情境建构”与“思维进阶”双轨并重的命题态势,其中,非连续性文本与文学类文本的跨媒介融合命题趋势愈发显著,已然成为一种稳定的命题模式。古诗文考查不再局限于字词的简单识记,而是向文化语境中的深度阐释转变,更注重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与感悟。作文命题方面,着重强化“真实交际情境”的创设,应用文写作不再拘泥于传统书信格式,而是向短视频脚本、调研报告等新兴表达形式拓展,充分体现了语文与时代发展的紧密结合。这一系列命题转向,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清晰的启示:必须打破以往“知识点罗列”的传统教学模式,积极构建“任务驱动型”课堂,将语言运用巧妙融入真实生活场景。例如,在新闻单元教学时,引入AI生成文本辨析,引导学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会甄别信息真伪;在议论文教学中,组织社会热点辩论,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使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动态的综合能力。

数学篇·分层引领行有向 大道至简成有方

此次数学培训意义非凡,发挥着极具价值的指引作用,助力教师们更为精准地把握中考考点,明晰复习方向。在培训的启发下,教师们对教学思路与复习计划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在后续的复习教学进程中,教师们不仅要牢牢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展开教学,更要紧密贴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为他们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强的训练与悉心指导。将分层教学策略切实贯彻到每一堂课、每一次练习之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知识掌握程度,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评价标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复习中有所收获,实现高效复习,在中考中取得理想成绩。

英语篇·“英”华灼灼笑春风 “语”路采撷扬帆行

在研讨会的英语分会场,朱玮玮老师深入浅出地分享了中考英语的命题总趋势,为在场教师们勾勒出中考英语的整体轮廓。随后,朱老师针对英语试卷中的各类题型,结合历年真题,细致回顾了考察方向,精准剖析了学生们在这些题型中暴露出的问题。此外,朱老师还深入挖掘了题型特点、命题规律以及解题步骤,从宏观的命题趋势把控,到微观的解题技巧传授,每一个环节都讲解得细致入微,令在场老师们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物理篇·归零逐本 专业立身

物理名师石信天以独特的“归零者”视角,分享了自己从普通教师逐步成长为教育局副局长,而后毅然主动清零,重新回归普通教师岗位,最终成为初中物理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的不凡经历。在报告内容上,石老师从四个维度徐徐展开,层层递进。在“新课标新教材”维度,他深入剖析了教材变革中“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着重强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本质要求,让大家明晰教学方向;在“中考命题方向”维度,石老师通过对近年真题的深度研究,揭示出中考命题从单纯知识考查向能力考查的重大转变,为教学与复习点明重点;谈及“中考复习策略”,石老师提出“三阶段螺旋上升复习法”,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为教师们提供了极具实操性的复习方案;最后在“新课标新定位”方面,构建起“教材——课标——中考”三位一体的认知框架,助力实现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提升教学质量。石老师秉持“专业立身”的教育哲学,将其独特方法论贯穿报告全程,为与会者提供了极具指导意义的思维工具,助力大家突破教学瓶颈。他“去行政化”、一心钻研专业的纯粹追求,彰显出教育者崇高的精神境界,令人动容。这场报告在与会老师中引发热烈反响,为后续的物理中考复习注入全新活力,带来诸多新思路与启示。

化学篇·细研明方向 高效筑根基

培训紧密围绕试题解读、答卷情况以及复习建议这三大核心板块展开,通过深入的试题解读,教师们能够精准把握中考化学的考察导向,知晓命题者的意图;对答卷情况的分析,帮助大家清晰地看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进而寻找教学的精准落点;而复习建议则聚焦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教学不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能力与品格的塑造。此外,培训还特别安排了命题趋势解读环节,使教师们进一步明确了“立足基础、强化实验、融合创新”的考查方向,清晰锁定核心考点,为后续的教学与复习找准了重点。在备考策略方面,着重强调了“三轮复习法”的精细化实施。第一轮复习,致力于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例如狠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这是化学学习的根基,只有根基牢固,才能建起知识的高楼;第二轮复习则侧重于拓展知识的广度,进行重点突破,以专题复习的形式展开,像酸碱盐的综合应用、溶解度曲线的分析等,都是中考的重点与难点,通过专题复习,有效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到了第三轮复习,聚焦于学生的应试能力与心理调适,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在考场上发挥出最佳水平,以良好的心态应对中考。

道德与法治篇·奠基有模有样 提升有质有量

本次道德与法治研讨活动聚焦“从学情出发的复习思考”这一主题,从独特的命题视角,为学科中考复习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指导。活动紧扣把握中考命题方向、洞悉题型特点、明确考察重点这三大关键要点,为教师们勾勒出清晰的复习蓝图。在活动中,深入研究历年真题成为一大重点。通过对真题的抽丝剥茧,探寻命题规律,精准定位考察趋势,助力教师们在复习指导时有的放矢。同时,着重分析时政热点与知识点的融合,这不仅是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色,更是中考的重要考察方向。教师们明确了如何引导学生将时政热点与课本知识紧密相连,培养学生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从知识储备层面,指导教师们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梳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概念、原理,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在能力提升方面,强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复杂的社会现象;答题技巧的传授也不可或缺,教导学生如何精准审题、规范作答,提高得分率。从这多重视角出发,为道德与法治学科2025年备战中考量身定制了科学有效的复习策略,为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佳绩筑牢根基。

历史篇·聚焦素养夯基础 融合行稳方致远

研讨会上,专家们围绕熟知中考试题特征、把握新课标内容、重视复习备考策略这三大关键板块,进行了鞭辟入里的阐释。他们深入挖掘近年来中考历史命题的演变轨迹,明确指出如今的试题愈发聚焦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素养成为衡量学生历史学习水平的重要标尺。同时,着重强调了教材的基础性地位。教材语言精准凝练,许多中考题答案就隐藏其中,这警示我们务必引导学生摒弃重教辅、轻教材的错误观念,回归教材,夯实基础。谈及命题趋势,专家们总结呈现出“四个无,四个不”的显著特点: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成题;无任务,不立题。此外,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跨学科学习能力的考查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这无疑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新方向,即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与整合能力,引导他们关注历史与其他学科的交融,以及历史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历史学习真正“活”起来。

春潮澎湃启新程,扬帆奋进正当时。此次研讨会是分享,是交流,是促进,更是提升;是领航,是点睛,是助力,更是聚智。九年级全体教师定会以此为契机,以“目标必达”的决心、“精益求精”的匠心,以更饱满的热情、更科学的方法、更温暖的陪伴,助力学子在知识、能力、素养三维度实现全面跃升,让备考落地,让梦想开花!(马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