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教科]关于印发宿州市规范普通高中招生明白单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8-07-26 11:19 编辑:基教科 来源:宿州市教体局 字号: 阅读:

教体秘〔2018〕58号


各县区教体局、市直普通高中:

为了规范普通高中招生和学籍管理工作,进一步细化国家、省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和政策要求,厘清有关招生的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告知学生和家长关于招生的规范流程,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对普通高中学校违规招生等情况进行清查整改的通知》(皖教秘基〔2018〕68号)文件精神,特制定《宿州市2018年规范普通高中招生行为责任清单》、《宿州市普通高中招生政策告知单》、《致广大中考学生家长的温馨提醒单》等三个明白单。致家长一封信望学校积极配合发放到学生家长手中,并做好政策宣传工作。

 

附件:1、宿州市2018年规范普通高中招生行为责任清单

          2、宿州市普通高中招生政策告知单

          3、致广大中考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宿州市教育体育局

2018年7月25日


 

附件1


宿州市2018年普通高中招生工作责任清单

为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严肃招生纪律,根据省教育厅有关规定,现就县(区)教体局和普通高级中学招生工作责任清单明确如下:

1.县(区)教体局主要负责人是辖区内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一是要强化责任分解与落实,切实规范普通高中招生行为,坚决做到不违规招生一个学生,不违规办理一个学籍,不搞“下不为例”;二是要安排专人派驻各普通高中定点督查,对苗头性问题及时提醒,对倾向性问题及时制止,对已整改的问题常态化监管;三是要严肃问责处理,对依据调查核清的事实、存在的工作隐患、造成的后果影响,依据有关政策法规,向有关学校提出明确处理意见,该纠正的立即纠正,该问责的坚决问责。

2.普通高中校长是学校规范招生行为的第一责任人,要依法依规实施招生工作,确保招生行为规范。一是严禁违规招生宣传。普通高中不得擅自在公共媒体发布招生广告或向社会散发宣传材料。二是严禁擅自组织招生。普通高中招生须严格按照市教体局统一部署和规定时间进行。未经批准,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擅自组织招生。三是严禁超计划招生。各普通高中必须严格执行市教体局下达的招生计划,不得超计划招生。四是严禁招收最低控制分数线下的考生。各普通高中必须严格执行普通高中招生录取最低分数线控制制度,不得招收最低控制分数线以下的考生。五是严禁跨招生区域招生。各普通高中必须按区域招生,不得擅自招收非本校招生区域的考生。六是严禁违规接收任何借读生。七是严禁人籍分离、空挂学籍、学籍造假,不得为违规跨区域招收的学生和违规转学的学生办理学籍转接,不得为其他学校学生代建学籍。八是严禁学校以入学保证金或押金等形式向学生收取与录取有关的任何费用。

3.对招生工作中存在的违规行为,按照我市招生实施方案的问责制度追究责任。


 

                                                                                                                                                                      宿州市教育体育局

                                                                                                                                                                         2018年7月25日


 

附件2

 

宿州市普通高中招生政策告知单


全市各普通高中:

为进一步做好我市2018年普通高中招生工作,规范学校招生行为,严格学籍管理事项,根据《关于印发宿州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现将有关招生政策重申告知你们。

一、招生计划的执行

各公、民办普通高中均不得超计划、超班额招生,不得录取未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未达到普通高中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未填报志愿的学生。民办普通高中跨区域招收学生的成绩不得低于生源所在地普通高中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凡违背上述规定招收的学生,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不予建立学籍,不予发放普通高中毕业证书。

二、招生范围

各公办普通高中不得跨市招生。未经市教体局批准,公办普通高中不得跨县域招生。宿城一中“创新型人才实验班”、“中美国际课程班”,宿州二中“珍珠班”、“国际班拓展项目创新特色高中班”、“北京石子助学联谊会资助项目资优班”等“特色班”,作为提前批次面向全市招生,考生只能填报一所学校的一个“特色班”。

三、规范民办普通高中招生

民办普通高中不得招收未经主管教体局批准录取或已被其他学校录取的新生,严禁买卖学籍,不得委托其他学校代为招生或为其他学校挂靠学籍。民办普通高中要在主管教体局的指导下,建立规范的学生电子学籍,并纳入主管教体局统一管理。严禁民办普通高中违规设立大班额班、违规收费。

四、规范艺术、体育特长班招生

省示范高中体育特长班招生不得招收所在县区当年普通高中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以下的考生;非省示范高中体育特长班招生不得招收所在县区当年普通高中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80%以下的考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应当达到普通高中录取要求。

五、加强学籍注册监管

对因违反规定招生而产生的学籍不能注册等问题,将追究违规主体的责任;对以不正当手段注册学籍的,将对责任主体和经办人一并实行责任追究。

参加中考并被志愿学校录取的考生,应在规定时间持录取通知书到录取学校报到并办理入学等相关手续,未在规定时间内报到的视为放弃普通高中就读机会,其他任何普通高中不得录取。普通高中新生报到后,其学籍注册程序须于9月30日前完成,学校不得为未报到的学生注册学籍。

各普通高中严禁接收任何借读生。

六、招生问责制度

市教体局明确县区教体局和市直普通高中规范招生行为和规范办学行为责任,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县区教体局和市直学校要进一步明确主体责任,坚决做到不违规招生一个学生,不违规办理一个学籍,不搞“下不为例”,把任何苗头性、趋势性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对违规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加重处罚。

市、县区完善违纪举报和申诉受理机制,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对于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学校,视情节轻重给予约谈、通报批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等处理。对于民办学校,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减少下一年度招生计划、停止当年招生直至吊销办学许可证的处理;对擅自扩大招生计划或自行录取普通高中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以下的考生,一律不予建立学籍,不发放普通高中毕业证书,对违规招生的学校将予以通报批评,取消其当年评先评优资格,是示范高中的,取消其示范高中称号;对在招生等规范办学行为方面被查处的学校,要按照不低于上年度招生计划10%的比例相应减少其招生计划;对违规跨市招生的公办普通高中,是省级示范高中的,建议省教育厅撤销其省级示范高中称号,两年内不得恢复,其他公办普通高中将由主管教体局给予处罚并报省教育厅备案。民办普通高中因违规招生受到省、市教育主管部门通报的,年检一律作为不合格处理,限期整改。


 

宿州市教育体育局

2018年7月25日 

 


 

 附件3

 

致广大中考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您好!2018年全市中招录取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下面就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等相关事项提醒广大家长注意!

一、志愿填报

根据宿州市2018年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和招生工作实施方案中公布的招生学校名单、招生各阶段工作节点,在规定的时间内填报志愿,凡是招生计划上没有公布的学校都不具备招生资格,不得招生。

二、招生录取

初中毕业生必须参加经省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组织实施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即中考),达到教育主管部门划定的最低控制线,由学校择优录取,并发放录取通知书,方可到高中阶段学校就读。非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招生均为违规招生,不予办理高中阶段学籍。

三、报到注册

学生被录取后,应在录取学校规定的时间内持相关证件及时报到入学。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报到入学者,须向学校履行告假手续;无故逾期不报到入学者,视为放弃普通高中入学资格。

四、学籍建立

学生入学后,由学校根据招生规定对学生真实情况进行复核,并采集学生信息,为学生建立个人学籍档案。不按时报到或冒名顶替、弄虚作假的学生将取消入学资格。被取消普通高中入学资格的学生,在其他普通高中学校均无法建立学籍。新生学籍的建立,原则上在9月中旬结束。

五、关于“借读”

教育部规定:严禁出现人籍分离、空挂学籍、学籍造假。省、市招生文件明确规定:同城范围内(含县域内)的普通高中学生严禁借读,更不能异地借读。随着新高考的到来,违规借读,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而影响三年后高考录取(2021年高考录取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高考录取的重要参考)。

提示:我市各类学校招生一律纳入招生平台统一管理,凡未进入平台的招生都是违规行为,无法建立学籍。

投诉电话:3929766、3929799。

感谢您的支持!


                                                                                                                                                                   

宿州市教育体育局

                                                                                                                                             2018年7月25日